新闻动态

1955年授勋时,一位飞夺泸定桥的英雄致信毛主席:恳请降低军衔

发布日期:2025-02-04 21:09    点击次数:163

1955年9月,我国要举行一个重大的授衔典礼,从最高军衔的元帅到最普通的士兵,人人都能拿到军衔,一起享受这份光荣。

当时毛主席坚决不接受大元帅的称号,大家见状也没办法,只好转过头来,依照那五大要素来对其他人进行评级。

这时,毛主席瞧见桌面上的一封信,信里只写着这么一句话:“请毛主席帮我把军衔降级一下。”

这个人主动要求降低自己的军衔,毛主席会同意他的请求吗?

飞夺泸定桥的22勇士之一

毛主席看了这封信后有些惊讶,虽然知道信是刘金山写的,但觉得内容还挺在理的。提到刘金山,自然就会想起那场飞夺泸定桥的战役,他在那里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忠心。

1935年5月,红四团接到紧急任务,必须在三天内赶到泸定桥,幸运的是,刘金山就在这个队伍里。

那时候,红军战士面临生死关头,背后有敌人追赶,面前又横着一道大河,要是不能赶紧渡过去,可能就要像石达开一样遭遇不幸了。

接到指令后,红四团立刻出发,但刚行进了一天,又接到了一个超紧急的任务,要求他们在短短24小时内走完120公里,赶到指定位置!

尽管大家都饿得咕咕叫,可谁也没闲话一句,大家连歇脚都没歇,一路快马加鞭往泸定桥赶,可一到地方,看到那景象,大家都惊呆了。

原来,敌人为了阻止红军过桥,干脆把泸定桥上的木板全给拆了,现在就剩13根光溜溜的铁链,寒森森地横在湍急的河上。

这桥不好过也就算了,可对面敌人那密密麻麻的枪口摆在那儿,这河想渡过去,简直比登天还难。

对岸的敌人以为红军战士们绝对过不去,一个个得意洋洋,有的还嚣张地嘲讽说:“桥都拆了,你们就飞过来吧!”

为了赶紧完成这任务,给后面的队伍开条安全道,红四团的领导们商量了一下,很快就定下要派21个勇士去突击,他们会在队友的保护下,赶紧冲到对岸去。

大家都清楚突击队那几乎等于九死一生的风险,但没人退缩,一番讨论后选定了人,就在这当口,突然有人冒出来:“我非去不可!”

这位名叫刘金山的哥们儿,自小在部队里长大,队友们在他心里就像是自家兄弟,如今碰到这么危险的时刻,他更是不打算退缩。

说完这些,刘金山当场咬破手指,按下指印立誓,组织见状也认可了他的坚定,最终同意了他的提议,于是乎,一个由22名勇士组成的队伍就此成立了。

加入突击队后,刘金山身上挂满了手榴弹,腰间还别着一把闪亮的大刀,就算子弹击中铁索发出清脆的响声,那些战士们脸上也没露出半点害怕。

在这百米短跑途中,四名勇士不幸中了弹跳入波涛汹涌的河里,但这事儿非但没把其他人吓倒,还反而让他们更来劲了。

终于快要过桥了,勇士们以为胜利在望,可没想到敌人急了眼,竟然把煤油倒在了铁链上,一下就烧起了大火。

突然间,一道火墙挡在了面前,脚下铁索烫得能煎蛋,可一听“同志们,冲!”这声号召,刘金山瞬间精神百倍,紧紧握住滚烫的铁索,毫不犹豫地冲进了火墙。

这些勇士们刚突破火墙,衣服烧着了也不顾,眼睛只盯着敌人看。

敌人被勇士们的气势震慑住了,结果勇士们成功夺取了泸定桥,可是一战结束,刘金山立刻感觉到了剧烈的疼痛。

后来刘金山参与了好几场战斗,也赢得了很多勋章,可这位在战场上勇猛无比的战士,却在和平时期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。

和平时期淡泊名利

新中国成立后,中央打算让刘金山加入军委,可他却坚决推辞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

刘金山之所以这么做,是因为他觉得自己不够格,他觉得现代化军队得有扎实的文化底子,可他觉得自己的水平不够,所以他就一直推辞了。

刘金山向单位提了个请求,想转行去农村干点事儿,说是想趁着还能动弹,多贡献点力量。

1955年新中国举行盛大的授衔仪式,备受瞩目,但就在这光荣的时刻,刘金山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,信里头直截了当地表示自己愿意主动请求降低军衔。

最终,毛主席还是同意了刘金山的请求,最终刘金山被授予了大校军衔。

1964年,国家提升老红军福利时,刘金山又主动提出降低自己的级别,他那高尚纯洁的举动赢得了众多人的钦佩和赞扬。

真让人惊讶,刘金山在家从不说自己打仗的经历,孩子们对爸爸那段传奇历史一无所知,要不是杨成武将军的回忆录,他们可能永远都蒙在鼓里。

后来,中央军委要求刘金山把他的经历记录下来,这不仅是对他宝贵经历的珍藏,也是一种莫大的荣誉。

刘金山坚决地回绝了,他诚恳地说:“这战斗不是我一人能完成的,应该记录下那些英勇牺牲的战士们,他们才是最值得我们深深怀念的。”

刘金山这人啊,不仅对自己要求挺高,对自家孩子也相当严格,他们不管是读书还是找工作,都完全靠自己的努力,没沾过爸爸的光。

1999年9月,刘金山在苏州离世,虽然他已不在,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。

结语:

刘金山是个孤儿,红军收留了他,所以他就像把部队当成了自己的家,怎么也不愿意走。

后来在飞夺泸定桥的战斗中,虽然已经挑了21个勇士,但刘金山死活不愿退出,他怕战友们冒风险,就坚决要求自己去。

在他的努力下,队伍又壮大了一个勇士,他当之无愧,勇闯火海,成功击败了敌人。

这猛将本能在战场上英勇无敌,可现在和平了,他却主动放弃了舒适的工作,反而自愿去农村发展。

后来在授衔的时候,他竟然自己写信给毛主席,要求降低自己的军衔。而且,当有人想要给他提升待遇时,他不仅推辞了,还主动提出要降低自己的待遇。

现在虽然那位英雄已经离开我们很久了,但他那种正直高尚的品质却一直被大家铭记在心。